展览日期:2013年8月18日 – 2013年11月10日
开幕时间:2013年8月17日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
艺术家:艾 轩、蔡 广斌、蔡 国强、苍 鑫、曹 斐、曾 梵志、常 青、陈 丹青、程 丛林、陈 宏新、陈 可、陈 逸飞、崔 岫闻、戴 恒扬、邓 箭今、范 勃、方 力均、方 少华、高 小华、耿 建翌、葛 鹏仁、顾 德新、郭 伟、谷 文达、韩 磊、何 多苓、洪 磊、黄 一瀚、胡 建成、胡 介鸣、姜 杰、井 士剑、靳 尚谊、靳 卫红、梁 硕、梁 卫洲、李 津、李 山、李 世南、李 松松、刘 国才、刘 大鸿、刘 建华、刘 曼文、刘 庆和、刘 小东、刘 野、李 向阳、李 孝萱、李 占洋、罗 发辉、罗 中立、陆 元敏、马 勇民、马 德升、马 良、毛 焰、没顶公司 、缪 晓春、鸟头 、庞 茂琨、邱 志杰、荣荣+映里 、申 玲、沈 小彤、石 冲、施 大畏、施 勇、宋 冬、隋 建国、孙 良、苏 新平、田 黎明、王 广义、王 亥、汪 建伟、王 劲松、王 克平、王 兴伟、王 玉平、翁 奋、武 艺、邬 一名、向 京、肖 全、夏 小万、薛 松、许 江、徐 震、杨 飞云、杨 福东、杨 剑平、杨 千、杨 少斌、杨 振中、严 培明、岳 敏君、于 凡、喻 红、余 极、张 恩利、张 海儿、张 洹、张 见、张 健君、张 培力、张 晓刚、张 新、赵 半狄、赵 能智、郑 国谷、政治纯形式办公室 、钟 飚、周 春芽、周 铁海、朱 新建
主办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海报

201307231410117099

 

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简介

主题陈述

自1970年代末期以来,经历风雨的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1980年代的“八五新潮”,1990年代的国际认可,2000年代的商业成功直至今日的全面繁荣,当代艺术作为新兴文化形态也已得到从国内到国际,从民间到官方的普遍认可。而当代艺术这30年的发展也正体现了整个国家和广大人民在这个特殊时代所经历的巨大转变。无论是从国家整体的经济和文化,还是从人们内心对自己的认知和对社会的介入,都可以从这些年来艺术家的作品中得以映射。故展览希望以广义的“肖像”作为切入点,不仅展示以“人像”为主题的绘画,也同时融合雕塑、装置、录像、摄影表演等具有身体意向的作品,多元地展现该主题在不同层面上的含义并提供给观众多方位解读的可能性。

展览将以视觉艺术的展示为主线索,结合对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等主要平行文化、亚文化邻域的梳理,全景式呈现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用诚恳而理性的口吻叙述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转变。

本次展览将以“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为题,将于2013年8月17日开幕,为期3个月。参展艺术家为115人(组),作品数量将在300件/组左右。

展览结构:

从参展艺术家的年龄来看,落差几乎达到50岁;从作品的创作年代来看,跨度早已超过30年。严格地说,这个展览并不是中国当代肖像的编年史,而是一个按照特定学术内容策划,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度身打造的主题性视觉艺术展示活动。本次大展分为主题展和特别项目两大部分,主题展由5个分支单元构成,另设3个特别项目,详情如下:

主题展

一、具体的人

从“人民”到“人”,从“我们”到“我”,从复数到单数,从群体到个体……这个单元意在体现人们对自我身份的探索和认知过程,展示从抽象的集体概念到如今具有更独立、更个体化的自我定义的演变。对于中国人来说,改革开放是历史性的重大转折,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被重新唤醒并确立,个体的真实诉求开始被正视和倾听,另类的声音和行为也逐渐被宽容和接受。30多年来的历史,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历史,更是中国人主动走上自我塑造之路的历史。古今中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真诚地尊重个体才能培育优秀的创造能力,只有主动地接受差异才能塑造稳定的公民社会,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一个可以和而不同的国度,才是最令人倾心热爱的家园。

二、身体语言

身体,是思想和灵魂的居所,是理智和情感的归宿,是天使和魔鬼的战场。身体,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外在显现形式。本单元通过对人的身体以及人体各种局部的表现,以肉身的物质化叙述方式揭示肌肤内外的奥秘,让观看者透过艺术家们敏感而智慧的视角感受作品的呼吸、心跳和体温,进而领略身体所能够包容的深度内涵。人类身体的真实形态,对每一个人来说其实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这个单元通过不同创作者对肖像概念的差异化阐述立场,令我们意识到身体语言内在含义的神秘和复杂。现代中国人对身体的感知和认识,是随着社会开放的脚步不断演进的,而对于身体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必将随着对封建意识和传统禁忌的突破而持续前行。

三、内心世界

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周期都是有限的,而心理空间却是无穷的。心灵,是远远大于肉体的虚拟存在,是人类自我塑造行为最重要的内在根源。本单元意图探讨每一个体的内心世界,呈现精神空间的复杂性及其生动的变迁过程。在社会背景快速嬗变的时代,在都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无论男女老幼,每个中国人都不断担负着全新的任务,也因此在努力前行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艺术家们用写实、表现、象征以及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手法,深切关注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心理现状,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喜、感叹、讶异、忧伤或者沉思的肖像,诉说着纠结缠绵的故事,表达着难以名状的欲望,计算着生老病死的重量,探测着梦幻与现实的距离。

四、社会形象

一旦离开父母和家庭成员,每一个脱离了私密空间的人,都会是平凡、具体而真实的社会成员,大家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尽力实现自我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越来越完善,社会角色越来越多样,各种被社会化了的人物形象也越来越鲜活。这个单元意在凸显个体和群体在各种社会空间中的种种表现,进而展示公民身份的建立,社会介入意识的觉醒,对多元价值观的向往,以及对人生不同阶段身份转换的追求。艺术家们除了反映客观的社会现实之外,也会以纪实、抒情、虚拟和调侃等手法对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人群进行极富想象力的再塑造,让观看者领略到当代中国社会令人惊讶的差异、令人感慨的丰富和令人兴奋的活力。

五、未来生存

你的心中,是否还有一个不愿长大的自我?我们今天的样子,是否正是自己曾经的期待?人类的未来究竟是怎样的?生存的状态有多少种可能?生命存在的方式又将如何?在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链条中,究竟哪些是过眼云烟,哪些是永恒不变的?这个单元汇集了一系列特别关注未来主题的作品,把一些年龄和成长经历差异巨大的艺术家汇聚在一起,用肖像的方式集中探讨有关童年追忆、成长感受和未来梦想的话题,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不确定的表述空间。当代艺术,大多会显现出强烈的时代感,但在本单元中,有些肖像是与具体环境、时代脉搏密切相关的,而另一些肖像却是跨越身份、穿越历史、超越时空的。未来,是永恒的话题,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必将成为人生自画像的作者。

特别项目

除以上5个分支单元以外,本展还附设了3个特别项目:“大芬肖像”、“30年小事记”和“艺文中国”,把历史视角、文化背景和社会关怀引入这个视觉艺术展览,进一步拓宽“时代肖像”的深度和广度。

一、大芬肖像

这个特别项目,提名邀请了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油画村的60位职业画师创作自画像,以群像的方式成为“时代肖像”大展的尾声。这些画师们都是来自大芬村文化产业第一线的生产者,尽管多年来一直辛勤劳作于各种订件任务中,但他们的画面上从未出现过自己的面孔,他们也从未在大型专业展览上展出过自己的原创作品。这是一次带有平等精神的跨界尝试,让专业的美术馆在重点学术项目中第一次正式接纳来自民间的肖像创作,同时以互动的姿态为当代艺术拓展全新的社会学语境。

二、30年小事记

本次展览邀请《新周刊》作为协办单位推出了这一特别项目,以年表的方式对当代文化史进行一次小小的综合回顾,以30年来视觉艺术的重要事件为主线索,结合了对文学、音乐、电影、戏剧等主要文化艺术门类的梳理,全景式地呈现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用诚恳而理性的口吻叙述当代中国人精神风貌的转变。

三、艺文中国

这是一个48集的访谈式纪录片,是由翁菱策划并出镜采访的系列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访谈节目,访谈对象包括崔健、徐冰、张晓刚、许江、蔡国强、谭盾、丁乙等。通过对近30年来当代艺术界代表人物的访谈,使30年的历史更加真实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该系列纪录片曾在旅游卫视播出,本次参展的为全新剪辑的完整版本,将在展场内开辟专门空间陆续循环播出。